第一一五五章 两手准备-《怒海覆清1852》


    第(2/3)页

      董良道:“我们原本的外贸结构,对丝绸、茶叶、瓷器等传统商品的依赖性太高了,这些商品已经有些产能过剩。哪怕是洋人现在不对我们的贸易进行制裁,这些行业未来也要出现问题。我的意思是长痛不如短痛,必须要要让商人自己做出调整。多余的桑田就改回农田,桑农种田同样能够养活自己,至于那些商人能不能撑下去,那就要靠他们各自的本事了,”

      周藤虎语气缓和了很多,他说道:“我是担心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毕竟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非常多,这么庞大的从业人口基数,政府不做出安排的话,他们会不会被有心人给利用,然后产生社会动荡呢?”

      原来周藤虎并不是担心这些商人损失了多少收入,也不担心这些从业者没饭吃。

      他担心的是贸易断绝带来的次生灾害。

      “政府是要做出一些努力。”

      董良回忆了一下后世的政府都是怎么做这些事情的。

      等了一会儿,他才说道:“咱们政府确实可以做一些应对计划,号召大家一起度过难关,比如以兜底的价格收购一部分相关的商品,比如扩大内部的需求。比如增加在一些地方上的投资。其实外贸受到阻碍,影响最大的还是资金的流动。资本只有流动起来才会增长,就跟水一样,一潭死水终究要变成臭水沟。”

      周藤虎似乎受到了一点启发,在经济方面他确实缺少想象力。

      他追问道:“那么您说的能够容纳资本的池子又在哪里呢?”

      董良想到了二战前小胡子在德意志做的经济改革。

      小胡子万般不好,但是他却是让内外交困,百姓连面包都吃不上的德意志,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强国。

      他提出要让每户人家开上轿车,声称要建造分布全国的高速网络。

      这些事情他还真的做到了,甚至他还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军事机器。

      直到那个时候的德意志民众再也不用为吃面包发愁。

      “一是要让民众对我们的经济有信心,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在经济困难的时候,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二是全部建立遍布全国的电力供应系统,提前进入电气化,我们已经实现了百姓的温饱,下一步要让家家都用上电灯,每个县都有发电站,水电、火电、风电,全面开花,因地制宜。这样连带着我们的电器产业也会发展起来。这些产业完全可以替代原本的丝绸、瓷器、茶叶带来的产值。民众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我们华族的工业实力也会登上一个新台阶。”

      “当然了,传统的产业也不会完全没落,毕竟我们内部依然拥有巨大的需求。百姓的手中有钱了,他们自己也要消费这些东西。要让普通百姓也喝的起茶,穿的起丝绸,用得上瓷器。”

      随着董良的述说,周藤虎的格局渐渐打开了。

      董良却还没有停下来,他继续说道:“英国人要封锁咱们,咱们也可以封锁他们,我准备让第四舰队到麦哲伦海峡,阻止英国人进入太平洋,同时,我们将彻底掌握南美的市场。我们还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开发澳洲,那里可以承接华族过剩的人口。”

      董良当初计划扩大华族的地盘有一个原因就是建立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市场。

      一个以华族文化圈为基础的大市场。

      到时候你西洋人要是合起伙来封锁华族,咱也不怕。

      因为华族已经可以闭门造车。越是封锁,西方人就越加的没落。而华族还可以继续发展。

      “元首,您这个计划太大了,可能颠覆我们以前的认知,这相当于是撇开西洋人自己建立一个新的独立的小世界啊。”

      “是啊,那又怎么样呢,只要咱们的民众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应该不会介意跟不跟洋人交流。更何况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击败了英国人,那么我们与西洋的贸易就能够恢复,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的。”

      董良说到最后又回到了这次华族积极筹备的海战上。

      只要海战打响,华族与大英帝国的战争就全面打响了。

      董良说服了周藤虎,其他人的工作就更好办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