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荀朔微微皺眉,他想象不到,白衍居然擔心匈奴與月氏,當今天下諸國,就連弱燕,都能戰勝北方部落。 以兇悍、謀略成名于高奴的白衍,居然擔心這個這些! 白衍見到荀朔的模樣,知道荀朔的不解。 “匈奴與月氏,從祖上繁衍至今,都是以游牧為生,戰馬倍于秦國,倍于諸國,此前白衍制馬鐙、馬掌釘,日后月氏與匈奴茍活下來,得以喘息,到時候定會想盡辦法,裝備這二物,彼時再加起數量之憂,白衍擔心終有一日,會成大患。” 白衍解釋道。 荀朔來到閼與那么久,不可能不知道馬鐙與馬掌釘。 “白將軍大義,荀朔嘆服!” 荀朔聽聞白衍的解釋,認真的抬起雙手,對著白衍輯禮。 不管白衍的擔憂,是否是多慮,但沖著白衍這份對中原百姓的心意,就值得荀朔認認真真的行禮。 在荀朔眼里。 有此將軍。 趙國大幸、秦國大幸、天下大幸。 書房內。 白衍見到荀朔行禮,也抬手還禮。 荀朔禮畢之后,清楚眼下最重要的是說服白衍的憂慮,讓白衍放手去做,不要畏畏縮縮、猶豫不決。 只有白衍獲得足夠多的權利,才是對百姓最好的事情。 “將軍此前觀趙國百姓,心生憐憫,故而上述,將軍此舉仁義無雙。” 荀朔想了想,開口說道。 白衍聽到荀朔的話,沒有著急回答,因為知道接下來荀朔還有話要說。 “但將軍可有想過,昔日強如周朝,都免不了被匈奴、林胡、義渠襲擾,周王室更是因此遷都,顏面盡失,匈奴南下數千里,直達楚陳。” 荀朔看著白衍,輕聲說道:“其原因是內患!” 話音落下。 荀朔搖頭嘆息。 “將軍既然不忍趙國百姓受苦,不忍趙國尸骨遍地而上書咸陽,那就當知曉,此舉雖能安撫朝堂,得嬴政之信任,卻不足收買趙人之心。” 荀朔說道這里,轉頭看向書房外。 “將軍想想,若是眼下城內的趙人皆反秦人,若趙國其他地方的趙人皆爆發動亂,到時候即使沒有將軍的馬鐙,這天下,也會動亂,民不聊生,沒有月氏與匈奴,還有更北方的游牧部落,如此,將軍何不養一養兩只老虎,行昔日張子縱橫之策。” 荀朔說完,看向白衍。 “這天下,需要邊患,秦人,更需要邊患!” 書房內。 荀朔的話音落下,白衍聽著荀朔最后一句秦人需要邊患,哪里不清楚荀朔說的是秦國軍功爵位制度。 荀朔,居然能看穿秦滅天下后,最大的憂患。 這是白衍萬萬沒有想到的。 他是有著朦朧的記憶,這荀朔,方才是大才! “子孝一語,讓白衍大夢初醒!” 白衍對著荀朔輯禮。 當初魏老說要養邊患,直接就是一句話,說完就不管他能不能接受。 看看眼下的荀朔,有理有據,從個人,再到大義、百姓,甚至是秦國。 這聽著就能讓心中釋懷,解決自己一直以來的猶豫不定。 比起魏老那老頭。 白衍眼下當真慶幸,慶幸荀朔的到來。 “將軍若是抽不開身,匈奴與月氏哪里,便由子孝命人去處理,將軍放心,定然不會被他人知曉!” 荀朔對著白衍,請命道。 作為投身白衍府下幕僚,這件事關日后白衍、秦國、趙人,乃至整個天下的大勢,便由他去安排,作為給白衍的見面禮。 “好,有勞子孝!若有需求,盡可直言!” 白衍看著荀朔,抬手說道。 荀朔的話沒錯,在當初決定救趙國百姓的時候,他就已經沒有選擇,要真的為百姓著想,匈奴與月氏,還不能被滅。 看著一身綢衣,起身告辭離去的荀朔,白衍跪坐在木桌前,平生第二次感慨自己好命。 當初魏老的出現,都不曾有過這般感覺。 至于第一次感慨。 還是在齊國臨淄的小村子里,因為自己有一個最好的外祖母! ......... 在荀朔離開閼與的半月后。 伴隨著暗探以及間者傳來消息。 閼與城。 這一日所有秦軍全部在城外聚集,聲勢浩大。 烈日下,猶如人海一般的秦國大軍之中,無數黑色秦旗與密密麻麻的長戈豎立。 鐵騎將士全部踩著馬鐙,騎著戰馬,身處在大軍的邊緣。 片刻后。 等王翦將軍與一眾秦國將軍,從城內出來之時,望著一眼望不到頭的秦國大軍,看著前面所有將士都看向自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