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林有庆的幸运在于他没赶上高公纪盖压一切的岁月,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个撒尿和泥玩的小屁孩儿。 林有庆很虽然没有亲自与曹评动过手,但是他有一个武艺比他更出色的好友,一个惯常使用丈八蛇矛的禁军教头,却在曹指挥使手底下走不过十个回合。 如此对比一下,林有庆怀疑自己在曹评手底下可能连五个回合也走不过。 而二狗在蓝田县外与曹评的那一战,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他曹指挥使还要强出不少。 这也就意味着林有庆若选择突围,他很有可能会被二狗一枪刺死。 先贤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他林有庆连“出师”都不曾真正开始,如何能“身先死”耶? 所以林有庆果断的投了。 本来他以为自己和部下会被义军放回去的,毕竟岐山大营身处绝境,留他们下来只会凭空消耗义军的粮草。 谁曾想,林有庆和部下们却被发配到了一个未知之地,作得筑城的苦力。 这城旦苦力是真的苦啊! 林有庆只干了三天,就有种要崩溃的感觉。 她这辈子何曾吃过这般的苦头。 不过那些个普通兵丁和民夫倒是真的很适应这种苦役活,虽然劳累了点,但一个个却都干得有滋有味。 当然这其中最大的缘由,就是二狗为一众干气力活的人们制定了极为丰厚的饮食配给。 二狗规定,一个下死力气干活的苦力,一天至少要吃三顿饭,共配给大米八两,麦饼六个,菜蔬两碗,肉食一斤,水果两个,腌菜一小碟,羊胡汤三碗。 这般待遇直接把一众民夫和降兵们给干懵逼了! 这不年不节的,就算是地主老财也不敢吃得这般奢侈啊! 大王,您确定这是给俺们这些个下里巴人们吃得东西? 没犯迷糊吧?! 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这般丰盛的餐食心怀不安,包括义军中的些个头领都是如此。 但是二狗却还是力排众议,坚持将大家伙儿的伙食标准定得这般高。 白花花的大米饭,焦香的麦饼,还有那肥嫩嫩的炖羊肉放在眼前,众人就算心里再有甚么不安,却也抵不住肠胃的催促。 管他呢,咱们先享受一番吃饱肚子的感觉,然后再说其它便是。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人是真能吃啊! 一碗大米饭下肚,再吃一大块巴掌大二指厚的肉片子,菜蔬、果子亦下肚,再饮一碗淡羊汤,可很多人却还不觉得饱。 吃饱了喝足了,然后就该面对“吃大饭”的后果了。 所谓的吃大饭,乃是古代华夏特有的一种说法。 只有两种人吃得饭才叫吃大饭,一种是敢死卖命的人在拼命之前吃得慰劳饭;再一种就是死囚在临刑前吃得断头饭。 这两种饭食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极为丰盛。 当然,民夫和苦役们自不会认为他们吃的是断头饭,那就只能是卖命的餐食。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点华夏民族的一个特性了。 那就是懂得感恩。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富豪给穷人施舍些吃食财物啥的,这要是放在其他的大部分民族身上,他们或许会在面上说些感谢的话,但背地里有很大可能会认为富豪犯傻,然后心安理得的占便宜。 而大多数华夏人或许说不出多少感谢的话话,但却会把这种恩惠记在心底,然后想着回报富豪的善意。 当然,也会有极个别的忘恩负义的败类,但是华夏民族整体上却是这么个懂得感恩的民族。 后世有两个最为明显的对比例子,就是约翰拉贝与奥斯卡辛德勒。 两人都在周围人性最黑暗的时候,展现出了最崇高的光辉。 不过最终一个收获了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感恩,甚至连子孙后代都跟着受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