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发俸了-《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3/3)页

    之前宣传部的人是敲锣打鼓也喊不来多少老百姓,可现在锣鼓一响,很多百姓就乖乖的到了。

    然后他使人一探访,才知道一切都跟那拨发下来薪水有关系。

    当官的做公的工资高啊,这证明新朝有钱啊。

    新朝廷有钱还不够好吗?

    要知道在此前时候,蒙阴县城,乃至是整个齐鲁都在流传着同一个谣言——赵家天下当官做公的数倍十倍与大青果,当兵的军饷也数倍于大清兵,这老百姓的负担该有多么重啊。才能养活得了大陈朝!

    这般说的乍然一看还真的很有道理。

    满清一个县衙的官吏数量真心不多,比如蒙阴,只有六七十人,而一些大县也顶多百多号人。

    可现在呢?

    蒙阴县光是县城的官吏就三四百人,再加上城外乡镇,绝对是超五百人。

    这可不就叫城内百姓都人心惶惶了。

    城内商户百姓们都怕立马就要挨刀杀了呢。

    可结果呢?

    一个多月过去了,也没见新朝苛捐杂税啊。反倒不少清朝的苛捐杂税被裁免了。

    实际上老百姓哪里知道我大清衙门里的内幕真情啊。

    哪怕在衙役书吏“比较少”的齐鲁省,大一点的县,白役书吏十倍于正式编制者都很正常了,小一点的县也得有好几百号白役。

    在南方一些经济发达的县,白役的数量甚至有两千多人。否则真当我大清各州县“纷纷入署,托名办公”是假的啊。

    为什么如此?

    那一句“托名办公”就道出了这看似“临时工”角色的诱惑所在了——拉大旗作虎皮,财源当然滚滚来。

    陈军的到来可以说是从根本上革除了这项弊政。

    短时间里百姓们还没什么感觉,可时间一长他们就能知道好处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