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创办出租车公司-《俗人读档》
第(2/3)页
就算有先知先觉的能力,你要是以为靠着一招“创意”就能躺着把钱挣了,天真的以为这样就可以和世界顶尖头脑的人物较量计谋手段,估计很可能连怎么死都不知道。
他不是马云,玩不转电子商务,他不是马化腾,玩不转即时通讯,他不是李彦宏,玩不转搜索软件,他也不是乔布斯,玩不转智能手机……捣腾电子商务,即时通讯,搜索软件和智能手机的人多如牛毛,但淘宝,qq,百度和苹果都只有一个。
绝对不能选择自己不熟悉行业去发展,无论前景再怎么广阔,注定没什么什么好结果。
不过眼下来看,确实有一个行业对他来说比较合适——创办一家出租车公司。
开一家出租车公司能不能赚钱?这个问题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唐天辰对于这个行业还是相当熟悉的,前世他在上嗨开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出租车,对于出租车公司的运营和盈利模式,他一清二楚。
前世因为政府的出租车牌照固定的,所以给了出租车公司的运作空间。一般出租车公司就是靠零售牌照的使用权赚钱。
国家定价,政府管理,公司垄断,层层转包,个人承担风险,公司负责发包,个人先缴2万风险抵押金,再承担油价上涨的风险,在不出现意外每天干够10小时就可能盈利了。每车每年两万的利息就流向管理者们的个人腰包。
但是事实上,现在却不是这样,这就要从出租车行业的四个阶段说起。
第一个阶段叫行政审批,自由发展。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你要办出租车必须有行政审批,这是大城市走的一般规则。
92年“南巡”以后全面放开,实际上是井喷式发展,各地的城市感觉到出租车发展势头太强劲,针对出租车行业无序竞争,车多为患的混乱状态,按照政府管理的原则实施租价管制和总量管理,以数量管制控制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有偿使用,集约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二级市场,也就是黑市。人们开始买卖私人的出租车经营权,于是就推出了出租车经营权有偿使用的政策。从90年代中期温洲就开始进行出租车经营权拍卖,以低价将经营权转让给出租车业户,让业户一次性购买永久经营权。集约发展同时要求出租车公司化发展,不允许个人经营。
2004年政府提出了更加刚性的控制性政策,即“刚性控制,稳定发展”,这就是第四阶段。经营权纳入到行政许可范畴内,经营权停止永久转让。
现在还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期,出租车公司的盈利模式和后来是不一样的,不过能赚钱,那是肯定的,要不然也不会等到政策一放开就井喷式发展,导致政府不得不实行数量管制。
后世唐天辰还在网上看到过相关的报道:
燕京出租车业从1992年开始放开准入限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结果车辆从1991年的1.62万辆发展为1994年的4.9万辆。形成了公司(主要私人企业)为绝对主体和少量个体司机的市场结构。
但此后燕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整顿政策,先是在1994年开始重新实施严格的准入限制,1996年又先后出台文件禁止企业“变相卖车”、强行换车(淘汰面的)、缩短出租车使用年限(8年变6年)、收车和倒算法、企业兼并等。
但是,眼下创办出租车公司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资金,而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