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流民危机-《三国凌云传》


    第(2/3)页

    队中其他侍卫随从见状皆赶忙上前,不知情的人还道断风寒遇刺,索性都急忙往这边赶,立时将断风寒围在了当中,现场着实混乱不堪。

    看着众人急切的望着自己,断风寒无助地挥了挥手让他们重新归队,而自己却不再上马,反是默然无声地走到了路边的一颗大树下坐了下去。

    队伍此刻停止了前进,奉命原地休息,而典韦、王越等一干人亦向断风寒这边聚集了过来。当看着断风寒那黯然失神却又颇显烦躁的神色时,众人却没有一个人上前询问。唯有最后从马车中下来的叶玄霜有些担忧地上前关切一番。只是在这个时候,断风寒已经向失了魂一般,什么也听不进去。

    三百多万人口,这是什么概念?!

    即便是整个大汉现在的人口总和也才不过三千多万,可如今自己那巴掌大的一块封地中竟然聚集了整个国家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还要不要人活啊。尽管这个时期的战争亦是在拼人口,断风寒亦打算招收众多流民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但终究不是现在。

    如今自己可是在发展初期,哪可能养活的了那么多人呢?他很清楚拥有这么多人口但却没有粮食供应将会出现什么状况。

    根据他所知到的历史统计,在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整个大汉人口为 5000多万人,而到了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三国归一统时,人口却只得1600多万。

    这一期间人都到哪里去了?

    一方面各路诸侯混战不休,相互吞并,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家鼎足而立,仍是甲兵相向,无有宁日,况且这个时代上阵兵士皆是大刀长矛,常需短兵相接,故而战争接连持续下来,死亡率自然有增无减。当然,不过如仅沙场杀戮,即使相互统统杀光,也不过减少百十多万,平常百姓倒也多少得以安宁。

    可是,偏偏在这个年代被杀掉的,更多是手无寸铁的百姓。

    《三国食货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董卓曾派遣军队到阳城,把聚集在那里的男子统统砍头并驾着死者的车子和牛,将抢来妇女财物装载上车,把砍下的头颅也挂在车辕上,喊着万岁的口号驱车回到洛阳。而反对董卓的曹操也没少杀,曾经在泗水坑杀男女数万,尸体把河道都堵塞了。

    从这便可看出,在战乱年代,普通百姓想要活下去是多么的不容易了。

    而导致人口剧减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因为饥饿!

    实在没有可以果腹的食物怎么办?那就只得人吃人了!所以这个时代甚至专门出现吃人的强盗,他们更将人当作牲口一样,用绳子穿过手心牵走。而稍有良心的平民百姓却只得吃自己的家人,但凡家中有年老的或年幼的,基本都逃不过被烹食的命运。

    想到眼下自己所要面对的情形,断风寒内心一阵烦乱,他可不想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境内发生这样的惨剧。但若是下令封城,对这些千里迢迢投奔自己的人不管不顾的话,岂不是让天下人心寒,一个不慎,再闹一次什么农民暴动之类的,就凭自己现有的那点兵力怎么扛的住。

    此刻,在场所有人都从毛玠那弄清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些流民的确是慕名而来,现在谁不知道兖州王断风寒的大名。其实这也怪断风寒当初太操之过急了,他在取得陈留后便立即招榜安民,那些得以归家的民众在陈留城呆上一阵后都觉得不错,故而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才有了今日百万流民千里投奔兖州的情况。

    诸人此刻都没了法子,对于这种情形,谁都不敢提议断风寒下令封城,因为他们知道自家主公的仁慈,而以蔡邕为首的这些京官却皆是忧劳天下之人,他们更不会提出什么实质的意见,只是在心里祈祷着断风寒莫要不管这些流民的死活。

    “孝先,你看此事该如何处置?”想了很长时间,断风寒仍旧没有丝毫办法,遂只得求教毛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