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张燕兵败长枪阵-《三国凌云传》


    第(2/3)页

    于禁快速回归本阵,果断地命阵中传令兵发出突袭的信号。

    果然如张燕心中预料那般,就在于禁阵中的号角声再次响起之时,黑山军阵营后方竟而突然乱作一团,正是一支早已迂伏在后方的官军突然杀至。无疑,这一招却恰恰抓住了张燕的软肋。毕竟黑山军良莠不齐,虽然号称百万,但实际上的精兵却不到一成。况且黑山军主帅张牛角刚死不久,张燕亦是初掌大权,原来一部分势力较弱的黑山军将领却并非真心相投。故而,这次进犯兖州,本来就遭到原军中老将的反对,而张燕为了服众则更是舍了老本,将自己所有的精锐用在了头阵,其后军阵营却多是打着观望的心态随之而来,若是张燕此次得手,那么各部亦可得些好处,若是失利,他们亦会见机行事。

    所以如今张燕今犯兖州虽然号称十几万精兵,其实只有打头阵的前军阵营几万人马而已,其余的说白了多是充个场面而已,一到关键时刻还就真指望不上。本来此次攻打阳谷城不利就已经令黑山军后方阵营有所动摇,现今突然遭到官军的突袭,场面就更加不堪了。

    其实要是黑山军此时能够万众一心,都如张燕的“燕行军”那般战力,即使途中遇到埋伏亦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怪就怪张燕太过急切,在接到管亥的信后便不管不顾,仓促组成南下军团,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支军队的综合能力。在他认为,管亥所有的谋划确实十分稳妥,而且他也得到证实,断风寒的确用兵在外,故而此次进入兖州也必然是一帆风顺。只要一切顺利,以后自己的威信在整个黑山军中自然会更加稳固起来。

    可是有一点他至今都还蒙在鼓里,那便是管亥的真正用心。正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当初青州管亥之所以不能与黑山张牛角结盟,想当然是因为两军会盟后的掌权问题。而此次管亥之所以同意张燕的结盟,乃是出于事前建立的两条约定上。首要一条便是要求张燕与他一道出兵兖州,第二条则是两路大军同时南下,最终谁能拿下陈留,那么今后便是两军之主。本来这也是张燕一直所考虑的问题,不过有了这个事前约定,那么一切矛盾便迎刃而解,他却有十足的信心取得头筹。

    不过管亥终究心机过人,在两军的行军路线上暗中算计了张燕一把。管亥的青州军从济北直接南下,但要去陈留却得经由东平、山阳、济阴三郡,而张燕的黑山郡却只用直接横穿东郡,直接抵达陈留。明面上,张燕似乎占了很大的便宜,其实这里面却是暗藏玄机。要知道管亥之所以迂回济南郡入兖州就是因为泰山郡的地势问题,如果从济南郡横穿济北南下便可绕过泰山山脉,进入地势平坦的兖州腹地,即使途中城关在多他亦可绕行,直取陈留。而张燕却是从济北郡西进,入东郡则必须走阳谷,只是此处因为紧靠阳谷山脉,地势及其险要,加上这片地域到处皆是黄河分流水域,若要绕道则实是麻烦。

    本来取道阳谷对于张燕来说也并不算太吃亏,只要过了阳谷,那么剩下的东郡依旧是地势平缓。只是他运气不佳,偏偏在这里遇到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曹魏五子”中的两位。

    =======

    此时的张燕已然回到阵中,而大军后方却已是处于混乱状态中,根本就不是他能够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住得。

    从后方掩杀过来的官军人马乃由王量统领,虽然只有一万五千人,不过在出其不意的突击下却也如入无人之境,黑山军屯扎在后方的各部人马竟而未战先怯,只是稍一接触便各自溃散。同一时间,于禁亦适时发起了冲击,城下五千长枪兵亦一步步向张燕的前军阵营逼去。

    “不要慌,稳住阵脚,弓盾手出前列阵!”即将遭到首尾夹攻的张燕赶忙向自己的前营军做出了正确的指令,接着便令杨凤领本部人马在原地驻守督战,而他自己则亲自带着几名心腹将领急忙赶往后军指挥,以求将混乱的局面稳定下来。

    “弓箭手准备……”杨凤知晓长枪阵的厉害,不敢让其逼近,故而还未待于禁的人马进入射程,便已经叫弓箭营的士兵们拉满了弓弦。

    而此刻于禁的长枪阵列在行进一段距离后,便当即停止了前行,紧跟着后面的弓箭手亦张弓搭箭,准备射击。

    于禁将枪阵和弓箭手组合在一起,不但可攻可守,而且更大大提高了阵形的攻击范围,想来确实精妙。

    只不过他此刻便让弓箭手准备,确令杨凤心中及其不解。毕竟两军相隔尚有将近三百步的距离,他不相信对方的弓箭手能够将箭射出这么远的距离。

    可于禁并不在乎他的单纯想法,当即便给了他一个惊喜,伴随着于禁的右手猛然划下,一阵密集的箭雨便急射而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