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更别说还有一个郑和了,再加上郑和的那些战绩,尤其以郑村坝之战最为彪悍,这也是郑和真正上位的开始,若不是因为此战的话,郑和也不会到后面有着那么受宠。 八万对抗对方五十万大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 朱棣所属将领都不敢主动出击。而唯独郑和站了出来,提议带八百骑兵突袭李景隆的大营。 听到郑和带兵突袭的提议后,朱棣觉得很有道理,当即便挑选了八百骑兵精锐,交由郑和指挥。 郑和率领八百骑兵在深夜偷袭郑村坝南军大营。八百名骑兵冲入大营,来回砍杀,南军死伤无数。人杀得差不多时,郑和又点燃了明军大营,顿时一片火海,火光冲天。 而朱棣见郑和的骑兵突袭取得成功,指挥主力部队冲向明军,更是连破明军七营。 这才能够将南军给大破了。 在之后的论功行赏当中,朱棣都说此战首功当推郑和,而且看到郑和手中的宝剑都给砍卷刃了,这才将自身随身携带的宝剑给赠予了郑和。 这一战是靖难之役的转守为攻的转折点,也是保住了北平城,不然的话,朱棣恐怕那一家子人也就折在那里了。 这才是为何郑和深得朱棣信任,而且交付重任的主要原因,敢打敢拼,又忠心,这样的人才不用用谁。 永乐一朝,太监们在军事方面上好像反而是压过了武将们…… 永乐一朝真正发生的大场面战争,除了征安南之外, 也就剩下五征漠北了,而五征漠北都是朱棣作为统帅,亲自指挥, 所以这些战争中,其他的将领不能说没有功劳,而是功劳不像张辅征讨安南那般大了。 …… 皇宫中。 朱棣对于行军路线确定了一遍又一遍,推演了一次又一次,最终这才拍板决定,就用这一套了,像这种场面的大战,实际上都是会出个好几套的方案,然后一遍又一遍的讨论。 直到最后大家都认为是最好的方案后,便会拍板决定。 眼前朱棣看的这一套方案,已经是最终决定好了的,只是他秉承着小心谨慎的原则,又推敲了一次又一次。 虽然其中有着些瑕疵,但是整体上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要朱能和沐晟按照这上面所规划出来的进军,那就能够稳操胜券了。 当然了,途中遭遇到的像什么其他的变更事情, 那都是需要主将们随机应变的。 第(1/3)页